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儒家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精髓6个字)

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二、思想汇总

1、主张“仁”,行仁政,即提倡“德治”。

2、主张“礼”,提倡 “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即行王道。

4、强调“中庸”之道。

儒家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创始人为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一句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

孔子于前551年9月28日至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即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三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有哪些

1、德者事业之基。译: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译: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译: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部分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尽管新儒学作为儒家思想的余韵予以抗争,但儒家思想构成未来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已经完全动摇。

儒家思想形成的条件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儒家思想有没有重农抑商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没说要重农抑商,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就是个大商人。儒家思想包括“三纲五常”,重农抑商是治国思想。重农抑商是法家商君搞的,只不过后来各大学说互相融合,才造成了儒家重农抑商的误解。

儒家思想中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礼,是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具有外在性。仁,是一种道德规范,具有内在性,受制于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约束。仁是仁慈、和善,关爱、诚信,本意是果核。礼是本体“仁”衍生的“义”之后的产物,侧重点是“外、表”,礼是礼节更注重行,因为礼的出现,引出虚假盛行,世道日下。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中涌现出不同的学派,他们分别代表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其思想主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佛教教义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冲突

儒家讲的是入世主义,宣扬治平之道,即所谓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重视的是现实社会的治理,而不去追求佛、道两教那样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以此儒家与佛道两教在根本理论上就发生了冲突。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勘破红尘,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这就与儒家所宣扬的伦理纲常、忠孝之道,直接发生了矛盾。而儒家学说过去一向偏重于政治伦理的说教,缺乏深邃的哲学思想。因此佛教一传入中国,就受到了儒家的抵制与排斥,佛教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中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与儒家之间的斗争。

儒道之间虽说也存在着根本理论上的矛盾,但道教毕竟是我国土生的宗教,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因此在道教教义中早就开始容纳了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从而大大地调和了儒道两者之间的思想冲突,以此在我国思想史上,儒道之间虽说有斗争,但远不如儒佛之间斗争那样激烈。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什么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的是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它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但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