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典故?
1
难解纷: 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所谓那些能够在天下显贵的人, 能够帮人们排忧解难, 阻止纷争, 并丝毫不取的人。
2
如狼牧羊: 出自《史记·酷吏列传》: 宁成为济南都尉, 其治如狼牧羊。
史记有哪些经典的话?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下面是史记经典名句语句摘抄,如下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2、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史记》
3、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司马迁《史记》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5、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司马迁《史记》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史记》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8、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司马迁《史记》
9、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
1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司马迁《史记》
11、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史记》
12、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13、李将军列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14、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
1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6、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司马迁《史记》
17、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
18、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司马迁《史记》
19、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史记》
21、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司马迁《史记》
22、虽被万戮,岂有悔哉!——司马迁《史记》
23、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
24、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25、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26、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27、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司马迁《史记》
28、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司马迁《史记》
29、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司马迁《史记》
30、”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史记》”
31、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32、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司马迁《史记》
33、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34、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司马迁《史记》
35、魏文王问扁鹊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史记》
36、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史记》
37、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
38、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史记》
39、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史记》
40、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41、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史记》
42、韦编三绝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
43、倒行逆施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史记》
44、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史记》
45、优孟马谏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黙,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ren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史记》
46、(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史记》
47、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司马迁《史记》
48、鸡鸣狗盗齐闵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史记》
4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史记》
50、‘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史记》
出自史记中的成语
知尽能索: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瞻云就日: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朱轮华毂: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眦裂发指: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指天画地: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逐鹿中原逐: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中的成语名言警句
《史记》中的成语有:
1、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下决心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2、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3、拔山扛鼎,形容力大无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4、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史记》中的名句有: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出自《史记·魏世家》。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史记中所有的成语
以下是《史记》中部分成语:
1、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2、搏牛之虻:原意是应该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仗,后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3、不胜杯杓:指酒量有限,不能再饮。
4、才气过人: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
5、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
6、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7、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
8、四面楚歌: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9、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10、政由己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史记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史记》中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例如:
1、 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
2、 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
3、 酒池肉林,出自《史记·殷本纪》;
4、 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
5、 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6、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7、 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8、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9、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10、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11。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12。 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13。 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14。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等。
史记中出现的四字成语
1、书缺有间 :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2、禽困覆车:指禽兽被围捕急了,会把人的车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就会冒险。
3、栎阳雨金 :比喻意外的恩赐。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4、藏弓烹狗; 飞鸟射尽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5、龙去鼎湖:指代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黄帝乘龙升仙的故事,后来也指代帝王去世。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成语有哪些
1、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2、搏牛之虻:原意是说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仗。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3、才气过人: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
4、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5、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些成语
1、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的归还物品主人。
3、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4、渑池之会:秦国欲南下攻楚,为安定东方局势,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相会修好。在会上,蔺相如机智的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5、怒发冲冠:形容极端愤怒。
6、白璧微瑕: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7、布衣
史记中成语故事
网开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出自《史记·殷本纪》;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决一雌雄:比喻高低、胜负,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写出几个《史记》中历史成语、人物、含义(写5个)。
- 问题补充:&xA;急!
- 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近义词:颠倒黑白清代李渔《怜 香伴·拷婢》“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破釜沉舟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至《史记》所载“项羽破釜沉舟酣骇丰较莶记奉席斧芦”事,才具备了典型性: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见《史忠正公集》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he 第四声 附和,应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投笔从戎“投笔从戎”讲的是东汉的班超的故事,后来用于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出 自 :《后汉书·班超传》典故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8230;&8230;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