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王戎的故事有哪些(王戎还有哪些小故事)

王戎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王戎的历史故事有:

早而夙慧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雅量》记载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此事刘孝标注引《高士传》即已记载,它源自佛经故事,比如《本生经·愿望品》中的《果子本生因缘》,后人将它附会在王戎身上,并被史家采信,从而完成了从故事传说到历史事实的转变。

清识所赏

王戎与王浑的朋友、年长其二十四岁的阮籍交好。时阮籍与王浑同任尚书郎,每造访王浑时,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和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便对王浑说:“濬冲清虚可赏,和你不是一类人。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说。”王浑去世后,他的故吏赠钱百万助丧,王戎辞而不受,因此而显名。

王戎身材短小,性格坦率而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一次,众名士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乐广问王济:“今天玩得高兴吗?”王济说:“裴仆射(裴頠)擅长谈论名理,滔滔不绝,志趣高雅;张茂先(张华)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王安丰(王戎)谈论季子(季札)、张子房(张良),也议论高超而玄妙。”王戎就是这样受到鉴识者的欣赏。

竹林七贤

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表现出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隔日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阮籍回答道:“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有一次曾经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6]

初入仕途

吏部郎之职空缺时,司马昭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的人选。”[7]

王戎最初世袭其父的爵位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咸宁二年(276年),出任荆州刺史,因为派遣下属私建院宅被论罪,应该被罢免,武帝下诏允许赎罪处理。

咸宁四年(278年),改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

安抚遗民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西晋大举伐吴,王戎派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协助王濬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及吴国江夏太守刘朗各自率众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军至长江边,吴国牙门将孟泰献蕲春、邾二县投降。[10]

王戎

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王戎因功进安丰县侯,增加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的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曾在吴国任光禄勋的石伟为人正直,与孙皓不和,称病回家。王戎赞扬他的清刚之节,上表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下诏拜石伟为议郎,终身以二千石俸禄供养,荆州百姓都对王戎悦服。

宦海浮沉

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征召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以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细布行贿王戎,被司隶校尉刘毅纠察弹劾,因王戎知道是贿赂未曾接受,才没有治罪,然而谈论的人认为这也是王戎的过错。武帝对朝臣说:“王戎的行为,怎能算怀私苟得,正是以不贪欲异于他人罢了。”武帝虽这样替王戎解释,但王戎从此为清议所鄙,名声受损。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处理各种政务很妥当。[12]

关于王戎还有哪些的故事简短?

王戎的历史故事有:

早而夙慧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雅量》记载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此事刘孝标注引《高士传》即已记载,它源自佛经故事,比如《本生经·愿望品》中的《果子本生因缘》,后人将它附会在王戎身上,并被史家采信,从而完成了从故事传说到历史事实的转变。

清识所赏

王戎与王浑的朋友、年长其二十四岁的阮籍交好。时阮籍与王浑同任尚书郎,每造访王浑时,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和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便对王浑说:“濬冲清虚可赏,和你不是一类人。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说。”王浑去世后,他的故吏赠钱百万助丧,王戎辞而不受,因此而显名。

王戎身材短小,性格坦率而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一次,众名士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乐广问王济:“今天玩得高兴吗?”王济说:“裴仆射(裴頠)擅长谈论名理,滔滔不绝,志趣高雅;张茂先(张华)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王安丰(王戎)谈论季子(季札)、张子房(张良),也议论高超而玄妙。”王戎就是这样受到鉴识者的欣赏。

竹林七贤

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表现出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隔日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阮籍回答道:“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有一次曾经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6]

初入仕途

吏部郎之职空缺时,司马昭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的人选。”[7]

王戎最初世袭其父的爵位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咸宁二年(276年),出任荆州刺史,因为派遣下属私建院宅被论罪,应该被罢免,武帝下诏允许赎罪处理。

咸宁四年(278年),改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

安抚遗民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西晋大举伐吴,王戎派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协助王濬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及吴国江夏太守刘朗各自率众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军至长江边,吴国牙门将孟泰献蕲春、邾二县投降。[10]

王戎

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王戎因功进安丰县侯,增加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的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曾在吴国任光禄勋的石伟为人正直,与孙皓不和,称病回家。王戎赞扬他的清刚之节,上表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下诏拜石伟为议郎,终身以二千石俸禄供养,荆州百姓都对王戎悦服。

宦海浮沉

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征召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以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细布行贿王戎,被司隶校尉刘毅纠察弹劾,因王戎知道是贿赂未曾接受,才没有治罪,然而谈论的人认为这也是王戎的过错。武帝对朝臣说:“王戎的行为,怎能算怀私苟得,正是以不贪欲异于他人罢了。”武帝虽这样替王戎解释,但王戎从此为清议所鄙,名声受损。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处理各种政务很妥当。[12]

王戎观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王戎观虎》的故事说明的道理是:应该养成细致观察,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此文赞扬王戎早慧。王戎幼年就能观察、推理,透过表面看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原文: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译文:魏明帝在宣武场上把老虎关在笼子里,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

王戎的什么故事广为流传

王戎小时候善于观察李树的故事广为流传。其故事为: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

典故出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说明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的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的人,体现了他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