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黄浩
2020.12.20
冬至这天,在民间家家包饺子,人人吃饺子。言称吃了饺子不冻耳朵,不吃饺子,耳朵在严冬非冻不可。此话虽不当真,但人们每逢冬至吃饺子的习惯一至延续了上千年。
汉代医圣张仲景原在长沙做太守,一生体贴民情,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很受人民尊敬。年纪大,告老还乡,从湖南出发回河南老家。张仲景返乡的日子正是严冬,长江一过,北风刺骨,雪花飘舞,河水结冰。路上,他眼观穷人为生计奔忙,逃荒讨饭,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好些人的耳朵都冻坏了。张仲景仔细观察穷人的耳朵,开始冻成焦硬,遇暖起泡,随即溃烂。张仲景很为穷人的不幸而难过。
张仲景尽管告老还乡,仍掂挂着冻烂耳朵的穷人。冬至那天,张仲景打发弟子们替他行医。独自在南阳东关的大路口撑起一个大棚,盘起炉灶,安上大锅,专门舍药于穷人治耳朵。
在南来北往的穷人中,只要他碰见有冻坏耳东的就热情招呼过来医治,不收分文。张仲景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其汤的佐料为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其作法为:先把佐料煮熟熬好,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一样的“娇耳”下锅。煮熟以后留给患耳朵冻伤病人吃,每人一大碗汤,里面盛两只“娇耳”。人们吃了以后,浑身发暖,两耳发燥。凡是食过张仲景“娇耳”的人,不久,耳朵冻伤就治好了。张仲景在舍药的过程中,一面让穷人食“娇耳”汤,一面传授治疗冻伤的技艺。
尔后,人们记住了“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每年冬至,人们都做“祛寒娇耳汤”,预防严冬冻耳朵。为了记忆方便,人们便把“祛寒娇耳汤”简称“饺耳”,后来演变为“饺子”。天长日久,就成了一种风俗习惯,这就是冬至这天,人人要吃饺子的来历。
作者简介
黄浩,男,1951年3月生于临漳县西岗村,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8年参加工作,1970年12月在北京卫戍区二师四团服役,任报道组组长。1976年4月还乡。先后任初高中语文历史教员、学区校长、文化馆书记。1996年10月至今任《临漳县志》主编和地方志主编,兼任临漳县作家协会主席。先后主编了两轮《临漳县志》《建安文学》《古邺文化》《临漳一中志》《村村有故事》《邺城公园志》《大运河与邺城》。整理点校明清民国七部《临漳旧志》。对邺城公园内的建安文学馆、千佛塔和新建临漳县烈士陵园布展进行了设计和文字编写。2005年和2010年先后对临漳县城街路巷和公园游园进行了命名。多次接受中央和省市县电视台采访,为提高临漳的知名度做出贡献。
黄浩 | 临漳送羊的习俗
黄浩 | 端午节的民俗
黄浩 | 农村支书的榜样杨富林【纪实】
黄浩 | 寒食节的由来【民间传说】
黄浩 | 情系百姓 共战疫顽 一一写在书记县长来信的日子(主播:张文玲)
黄浩 | 九0后礼赞(诗歌)(主播:张文玲)
黄浩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传说)
黄浩 | 曹冲称象在西岗
黄浩 | 难忘的日子,永远的怀念
黄浩 | 那年,周总理在临漳
黄浩 | 杜村集十月一日过会的由来
黄浩 | 石璞的二三事
快板:黄浩 | 临漳巨变四十年
黄浩 | 乞丐揭榜招亲
黄浩 | 择婿
黄浩 | 吕游告漳河
黄浩 | 吴老号当官
黄浩 | 卖保童
邺 城 文 学 征 稿
《邺城文学》面向大众长期征稿,体裁不限,欢迎各类正能量的文学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优秀作品也可推荐。也欢迎大家自带配图、音频。字数要求:散文不少于800字最多不超过3000字;优秀小说可以连载。现代诗歌至少两首。
平台隶属河北省临漳县文联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投稿邮箱ycwx866@163.com 微信qh9289
图片?网络 / 审核?春天树 / 责编?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