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逐渐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逐渐地进入了角色。在此期间,我挤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充实专业知识;广泛听课以提高授课技能;拜访名师以增加教学经验。一年下来,我收获颇多。
一丝不苟,做到教学严谨
1.讲、备课“高度”负责。
这一学期我共计讲课授课384次,批改作业384余次,考试总结5次。每次我都认真对待,绝不出现敷衍糊弄的情况。“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因为我知道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否则就难以教出出类拔萃的学生。
2.重难点“详细”讲解。
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求教,不把问题带到讲堂上,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上学期讲解物质的量的时候,由于这节内容比较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就课下反复做练习题,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争取更多地了解这一章节的重点难点,找出学生思维定式的地方,理解力较差的地方。在讲课的时候将这章内容讲课的速度放慢,多做同类型的练习题。
3.临场看“发挥”,授课重“技巧”。
本来准备了的内容,在实际讲述的时候发现学生没有达到预想的理解程度。有很多次,讲到该有所反应的地方可学生却没有发声,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临时调整了授课内容,讲改为练,练的同时发现共同错误,再改为讲。甚至是变自己讲为学生讲。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的目的。在授课技巧上,我崇尚“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想。“道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佛达”,我们应该做学生的领路人,而不是充当学生的依赖者。
4.步步跟进,分层教学。
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先将基础知识使所有学生对概念和基本理论做到全面了解,针对理解能力差的和不爱学的学生要求他们先进行强化性的机械记忆,再去做题理解,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快速的多做练习题,并适当的找些难题做以增大知识面。
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要求动脑筋,有创新精神)。
认真负责,搞好学生管理
这里我分别列举几个管理学生的教学实例,以期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1.“建立”学习小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生活习惯,将学生按照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比如将徐艺梅、杨嘉璐等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开朗但情绪化严重的编在一个学习群体。陈洪烨、戴佳莹等为一个群体小组。童浩文、王子豪,尤春帅等为一个小组等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2.问题学生,特殊对待。针对像马慧明、蒙嘉伟等聪明但懒于动手动脑且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我开始要求他们每天做一道化学方程式配平的题给我。一周以后我发现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于是推广开来让所有的学生每天都练习一道方程式配平的题目,以增加学生对该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3.巧思活用,“练”中找规律。李云霞、王子涵等女生用功但不善于动脑,我就告诉他们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不要只局限于死记硬背,要掌握配平规律,第一步要先找出变价元素,第二步标升降化合数目,第三步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第四步配平全部,并查看是否标出气体、沉淀符号,是否将反应条件,等号补齐。这样慢慢的思路对了,再加上足够的练习,原来她们认为难的知识也就变的简单了。
综上所述,我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会捕捉教学契机,增强课堂驾驭能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