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段鹏尧编辑|若 兰图片|网络
“白玉翡翠”,乡愁一味
作者/妙月茴香苗火烧,是妹妹烙的,好吃!在妹妹家,吃着她刚刚烙出来的香喷喷的火烧,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禁不住忆起了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和火烧的有关点点滴滴。小时候的火烧,馅儿都是天然新鲜纯绿色的菜料。有韭菜鸡蛋的,菠菜鸡蛋的,茴香苗鸡蛋的,小葱鸡蛋的,最好吃最难忘的是苜蓿苗鸡蛋馅儿的。这些都是易熟的绿颜色素菜馅儿,印象中没有吃过肉馅儿的。
苜蓿苗鸡蛋馅儿的火烧,有野菜的清香,有鸡蛋的鲜香,馅儿易熟挺实而不粘腻。说起苜蓿馅儿的火烧,就自然而然想起小时候领着妹妹跟母亲去北河崖割苜蓿的情景。
老家村北不远处,有一条大河,河崖上是高高的树,树高大但不密,树林里长满了苜蓿,不知是种的还是野生的,反正绿油油的一河崖。母亲给生产队割苜蓿,父亲上班,哥哥上学,我自己在家照看不了妹妹,就带着妹妹一起,跟着母亲去北河崖。母亲在前面割苜蓿,随手把割下来的苜蓿扔在身旁,我则一边照看妹妹,一边把苜蓿抱在一起堆成堆,最后好装进筐里。
有一次,母亲照样在前面割苜蓿,我正忙活着收拾苜蓿,在割过的苜蓿地里突然发现了一条黑红花的大蛇正在爬行,我吓得嗷嗷喊着奔向了母亲,估计我的惊悚的喊叫已经不像人声儿了,直接把母亲和妹妹都吓了坏了,母亲扔下镰刀就站起来急忙问我怎么了怎么了。我脸色青白,浑身发颤,再也不敢伸手去抱苜蓿,吓得就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当时,母亲一看是一条蛇,就觉得我害怕也许是一时惊恐,安慰我几句,也没有太在意,就继续割苜蓿了。可是,我似乎被蛇吓破了胆儿,以后跟着去北河崖时,再也不敢伸手收拾苜蓿了,生怕不小心抓到了蛇身上。每次,都是直挺挺站在母亲身后割过的空地上,一动不敢动,眼睛始终盯着四周,就是在找有没有蛇。可也奇怪,时不时就会又发现一条蛇在爬行(其实就是因为割苜蓿才惊动了苜蓿地里的蛇),然后又是嗷嗷一阵狂喊乱叫。总是这样,难免就会挨母亲的数落。
我很佩服母亲的大胆和勇敢,不知母亲为什么不怕蛇,可我见了蛇简直就是毛骨悚然、头皮发扎,恨不能扑在母亲身上,恨不能飞起来脚不沾地。母亲看我那狼狈样,就熊我:怕什么,蛇又不吃人。确实,我们老家那里没有毒蛇,蛇见了人会瞪着惊恐的眼睛往一边爬走。可是,我就是害怕,就是吓得不行,就是克服不了自己的胆怯。我吓得无法再帮母亲收拾苜蓿了,甚至把妹妹也吓得没法玩儿了,拉着我的手形影不离,还影响的母亲也不能正常割苜蓿了,我简直就是帮倒忙,我像犯了大错似的,站在那里低头不语,甚至哭起来,每次都这样,母亲也不强求我帮忙了,就熊我:没出息、废物,说看你将来长大了怎么下地干活。谢天谢地,幸亏我考学出来了。
小时候,干家务,我是母亲的好帮手。像烙火烧摊馅儿,摁边儿,递个盖帘呀,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小活儿,都是我来完成。偶尔也会干点烧火的“技术活”,烙火烧烧火,得把握火候。那时候烧的是柴禾,不像现在天然气这么好掌握。火大了火烧就会糊了。我经常在烧火时看画书,有一次忘记了是烙火烧了,火大了,直接把火烧的一面烤糊了。母亲熊我:“你这个孩子,怎么烧的火呀,火烧都成‘糊爷爷’了!”母亲气得差点没把画书给扔在灶火里烧了。之后,烧火,再也不敢一心二用了。
有一次,我逞能,衬母亲不注意,想把火烧翻个,结果把火烧给拽破了,不少馅儿都撒在了锅里,母亲狠狠数落我一顿,然后,直接连馅儿带皮儿,在锅里炒了,当做菜饭吃了。
那时候,做饭都是土灶台,使用的是八印或者十印的大锅,烙出的火烧很大,一个火烧可以切开放满两盘。火烧清淡不油腻,香软可口不上火,而且,带有淡淡的草木熏香的味道。在我心里,那是故乡的味道,更是母亲的味道。那大大的火烧里,包含着母亲的辛苦,还有我们孩子们眼巴巴地期待。小时候,火烧在家乡饭食里的地位可是不低的,仅次于饺子和包子,属于待客饭或者歇工饭(歇工饭,就是农闲时或者下雨天不出工时,才有功夫做的饭),平时做的时候并不多。想起过去一家人围着饭桌吃火烧的情景,心里就温馨满满。
老家的火烧,是特殊的美餐。也许你会纳闷,这火烧有什么特殊的?
我们老家的火烧,特点是:皮薄、馅儿厚,而且很大,是大大的圆火烧。
皮有多薄呢?就比饺子的皮厚一点点;馅儿有多厚呢?足有两公分那么厚;有多大呢?使用过去的大锅灶,直径一般得四十公分(现在使用鏊子,直径会小一些),面积有多大可想而知了。火烧味道清香,好消化,不伤胃。哈哈,怎么突然感觉自己像做广告似的。
这样的火烧,之前,我只在小时候吃过母亲烙的。后来出来上学,离开老家,几十年就再也没吃过,也没有自己做过。
火烧可以做肉馅儿的,但我还是爱吃绿颜色的素馅儿的。绿莹莹的素菜馅儿,看着颜色就诱人,就很有食欲。切好的菜馅儿蓬蓬松松满满的一盆儿,放上剁碎的葱花、少许盐、一点儿熟油、一点香油,搅拌均匀,即可待用。
把事先和好醒好的面,揪成拳头大小的面剂子,均匀擀成两个同样大小圆形的面皮儿,一张摊放在盖帘上,然后把馅儿用勺子挖出来,成堆放在摊好的皮上,再把两个鸡蛋直接打入馅料中间,然后,用筷子一边轻轻搅拌,一边把馅料均匀摊开在皮上,直至周边,留有一公分的边儿即可。此时,把另一张皮儿用轴子(即擀面杖)卷起来挑着,盖在刚才的馅料上,上下两张面皮对正,把面皮的一圈儿边儿,用手指或者手掌的大鱼际摁压结实,保证不流出汤汁。
这时,提前中火烧的锅已经八成热了,用盖帘把火烧轻轻推摊在锅底,一边摊放一边把盖帘慢慢撤出。微火烧五六分钟,待火烧的周边发硬,就可以翻个了。翻个就是把火烧翻过来,此时,会看到贴锅底的一面已经有了星星点点诱人微黄的咯渣。火烧翻个儿,可是烙火烧过程中的“技术活”,得用巧劲儿,因为上面仍然是生面皮儿,弄不好,就会把上面的皮拽破了。
火烧翻个时,用铲子把火烧的一边儿翘起来一点,一只手捏着,另一只手放下铲子,也捏住火烧的边儿,两手是捏在火烧的一侧,之间距离大约是火烧周长的五分之一,然后,轻轻一提,快速翻过来放在锅里,这个“技术活”就完成了。然后,就是等待另一面受热熟透,这时,要盖上锅盖了,这样,火烧熟了以后,会软和香糯可口,吃起来口感好。微火大约再有五六分钟就可以起锅了。像开始给火烧翻个一样,双手捏着火烧边儿一提,火烧就出锅了。熟了的火烧放在板子上,用刀切成弧边等腰三角形,露出白皮里的绿馅儿和星星点点的蛋花儿,飘出诱人的香味,煞是馋人,恨不能热着就想吃一口。切开的火烧盛在平底盘子里,单片摆放,就可以等着大饱口福了。如果喜欢佐料,可以拿小汤匙在馅儿里滴一点香油醋汁,或者蘸蒜泥儿,会更加味美。
印象中,妹妹一直是被我牵挂最多的人,因为她是家中老小,母亲去世时,她还没有工作也没有对象。母亲去世,对她打击特别大,整天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的,让人心疼不已。在亲人关照下,她才慢慢走出了心理阴影。时隔多年,没想到一向让我们呵护有加,总觉得长不大的妹妹,不但经营的小家庭幸福美满,还学会烙这么有“技术含量”的火烧了,而且也很会照顾人。感觉妹妹真正长大了,终于坚强起来了。妹妹说:“姐,我现在挺好的,你不用挂着我了”。
在外工作,后来每次回老家,基本都是一大家子十几口人聚餐,因为生活越来越好,各种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满桌子的大席面,让人眼花缭乱,竟不知吃什么好。其实,有时却很想吃这种原始味道的素馅儿大火烧。
在大姐家,中午又吃的大席面。大姐觉得我回去了不吃一顿大席面,好像对我这个在外面的妹妹,心意表达不够似的。到了晚饭前,大姐听说我想吃火烧,立刻行动起来。只见她洗菜、控水、切馅儿,和面、醒面、擀皮……“叮叮当当,吱吱啦啦”,我站在厨房和她拉着呱说着话,一会儿工夫,两个大火烧就上桌了。
大姐烙的火烧是小葱馅儿的,美味!小葱是她在老宅一块巴掌大的闲地里种的,环保鲜嫩,切成馅儿以后,那一个个葱叶断面的小圆孔特别生动,两层莹白的面皮,中间夹着绿莹莹的馅儿,看上去就像“白玉”与“翡翠”组成的艺术品,那么美!我戏称是改良版的“白玉翡翠三明治”。小葱火烧的清香味溢满餐厅,吃了一块又一块,只吃得眼馋肚子饱,却还想再来一块儿。那会儿,又忘记自己要减肥了,大姐说,先吃,吃饱啦再减肥。相对于满桌子大席面的菜肴,这绿色素菜馅儿的大火烧对我更有诱惑力,一连吃几顿都吃不够。
大姐是兄妹中排行老大,她性情温柔体贴。母亲去世后,大姐就像母亲一样疼爱我们,尤其对我和妹妹,更是格外疼惜。大姐是做饭能手,很快能做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尤其面食,更是做得相当美味又有颜值,这有“技术含量”的大火烧,就更不在话下了。
月是故乡明,饭是老家香。老家的火烧总是刺激着我的味蕾,生出淡淡的乡愁。“白玉翡翠”大火烧,乃乡愁一味。圆圆的大火烧,是久违的老味道,是童年美味的再现,是代表团圆的一道朴素美食,有我们共同的记忆。不管是什么馅儿,都是幸福的味道,都包含着亲人的浓情蜜意,百吃不厌,余香无穷。
作 者 简 介妙月,本名:杜东平,女,济南。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刊于数家报刊杂志及微刊平台。散文《那一抹胭脂红》,获2017年度“传智学院杯山东省首届职工原创文学作品优秀奖”;散文《父亲的身影》获2016年度山石榴星光文学优秀奖;散文《在琵琶泉,聆听清越之声》获2019年11月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济南市作协举办的 “我与泉水故事”征文三等奖;散文《疫情,挡不住春暖花开》刊登《当代小说》2020第7期;散文《河工 河夫》被选录文集《东津渡,流淌千年的风雅》;《那一抹胭脂红》等7篇散文选录《山石榴作家作品精选》;散文《身影》选录《胶东散文亲情年选》。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西散南国文学社签约作家
杜明月 龚铃洲黄祥银王亚欣赵达
徐非也 葛张尚洁 张译丹 郭榕亭
王志娇 史忠华张小利 张忆苏 杨飞
朱钟昕 刘瑞敏黄晓梦 刘胜彪 许江
张靖
(名单持续添加中……)
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林膑 董守和 依凝 丁铭春 周耀华 熊建华
刊物艺术总监:龙怡珍
微刊艺术总监:陈超 曾寿
艺术顾问:王远笑 罗强英 胡瑞忠 左上勋 邓英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常务副主编:妙妙
副主编:孟丽华 肖龙 段鹏尧
编辑部主任:黄传安
编辑部副主任:滕新晶 叶彩虹 王亚欣
审核部副主任:刘瑞敏 陆悦 魏来安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推广部副主任:杨雯兰
策划部副主任:冯永谦 吴开岭
财务部主任:李惠
编委:杨青 次央問問胡文举傅沐辉
小黑龙玉波袁非独孤白 许江
黄苇 卫云吴秀珍陈立国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