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语文学刊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寒蝉凄切》文本分析
文/杨丹妮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一首代表作同时也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千古名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值得被细细研究与欣赏。本文将运用新批评细读法、符号学分析法、知人论世法、点评法及电影拍摄手法等对其写作背景和创作动机、词牌和来历、关键字词和用意、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以及思想感情和表达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与解读。
《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法从古至今都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深入把握其思想内涵,挖掘其审美价值就有必要了解其作者——柳永的人生经历、所思所感及生活的时代背景。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出生于官宦世家,生活富足。宋翔凤曾有言:“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唱。”生活在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北宋,柳永青年时期生活放荡,花天酒地,经常流连于曲坊等娱乐场所。但同时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儒学的复兴,柳永作为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也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抱负。他早年成名,才气逼人,对科举考试踌躇满志却因被宋真宗批为“属词浮靡”而惨遭落第,而后又参加了三次科举皆以失败告终。经此四次失败,他彻底心灰意冷,愤而离京,与情人歌伎离别做《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由此可以初步猜测,柳永创作《雨霖铃》一词可能是描写与情人离别场景,表达对情人的不舍与留恋、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可能包涵了作者壮志未酬的烦闷,身无出路的迷茫以及为另寻出路不得辞别的无奈等多种复杂的感情。
关于词牌及来历的分析,本词曲牌名为雨霖铃,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该曲牌名还有一段来历,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云:“《雨霖铃》者,因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铃,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后经考证,此曲是唐玄宗安史之乱后奔蜀途中所作,由于在“马嵬之变”中处死了杨贵妃,玄宗作此曲以寄思念之情、死别之恨。据此可以看出,柳永选用此为曲牌名大有深意。他借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爱情与自己和情人的恋恋情深相比,不仅表达了他对恋人的款款深情而且也间接表现出诗人和情人的分别就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死别一样都是受外部因素影响而造成的悲剧的怨恨、痛苦和无可奈何之情。
分析完创作背景和讲明曲牌名的来历,开始进入立足于全篇的关键词等细节分析。作为一首有名的离别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词语的选用也颇具深意。
首先词中形容词的选用正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寒蝉”中的寒字,“凄切”中的凄字,“清秋”中的清字都既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时节和天气也间接映射出词人内心的苦楚、凄凉。除此之外,个别词语的意义也充分的表现出词人的心绪。如骤雨本义为暴雨,为时不长的雨也可形容猛烈的进攻,这个词不仅是形容现实中雨写得急切,从而更增添深秋的凄冷。而且骤字、“初歇”中的初字和“催发”中的催字也从侧面体现出词人离去的匆忙与对情人的依依不舍形成鲜明地对比更突出此行离去并非词人所愿的内心的痛苦与荒芜。“烟波”意为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暮霭”意为黄昏时的水雾这两者都暗示了词人离去路途的艰辛同时增加了离别的画面感,营造出凄楚,萧瑟和茫然的意境。“凝噎”指因悲痛气塞而说不出话来,鲜明地刻画词人和情人的悲痛欲绝,痛苦无比。以及“无绪”、“留恋”、“念去去”和“伤离别”等处处都点明了词人的留恋、想念之情。
其次,词中连词的选用不仅能更好连接全文、贯通文意且更具有独特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上阙中的“竟”体现出恋人离别的不同,两个相爱之人在即将分别之际没有像传统的与家人辞别那样“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千叮咛万嘱咐,也没有像与朋友离别那样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安慰与豁达,而是两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流泪与辞别完美地表达出词人惜别的心绪。还有“更那堪”中的“更”字更为词人在这多事的冷落的清秋与情人离别增添了一丝无奈和怨恨之情。下阙的“应是”二字描写的是词人想象中未来美好的生活之景与现实中与相爱之人分离不知归期与前景的残忍对比,突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同时“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句中的“便”字和“更”字交相呼应,极具表现出词人与恋人的相爱之深和别离之不舍以及失去人生知己的失望与无措之感。
最后,文中意象的选取也颇具匠心。“长亭”、“酒”、“杨柳”、“残月”都是典型的送别诗中采用的意象之词,这样就更清楚地点明了本次词的离别的主题和惜别的中心思想。
《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不仅字词的选用有着独特的内涵,而且其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去深挖与探讨。对于柳词,陈振仪曾评价道:“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柳永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诗多采用婉约的艺术手法。“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其主要内容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而这完全是本词中所描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同时期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凭生。”的豪情相比可以看出其婉约的风格。
此外,赋比兴手法贯穿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始终。夏敬观就柳永词中的赋比兴手法说过:“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本词的上阙对寒蝉、长亭、水、雾等周围环境的描写不仅是采用了情景相生、融情于景的技巧来渲染氛围、加强感情也是为了引起下阙的抒情达意做铺陈从而达到回环区折,意犹未尽的效果。
常说诗画相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也可以看出点染的画家手法。所谓点染就是点明的渲染,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例如柳永在词中点明“伤离别”就用“冷落清秋节”、“酒”、“杨柳”及“长亭”来渲染,而“寒蝉”、“骤雨”、“晓风残月”都点明了清秋节。
同时也可以用现代电影的拍摄手法来分析本词。镜头先给上阙的寒蝉一个特写,然后拉长由郊外的长亭、骤雨、兰舟、都门等远景由远及近到执手相看泪眼的近景接着给予词人和情人双方竟无语凝噎的脸部表情一个特写。再然后镜头随着词人的目光远眺,又给予千里烟波和沉沉暮霭一个远景,这样一近一远既增强了画面的延伸感和空间感也使人有身如其境、切身体会的感情,增强了读者的共鸣之情。并且整个画面以冷色调为主,更突出渲染了词人与恋人离别的凄凉、清冷及萧瑟。
综上分析,可以归纳出《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运用了赋兴、情景交融、点染、远近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描写了词人因经多次科举失败而愤然离京与情人辞别的场景,展现的是词人和情人二者的恋恋情深与依依惜别,表达了词人对恋人的不舍与留恋,对即将离去的无奈与凄楚以及对前途和未来的茫然与无措之情。
编辑|张明月 刘海宁
审核|马 瑞 李章鑫
长
按
关
注
铁塔语文学刊
立足中原,做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