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知识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课堂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我欣赏大师们对学生不厌其烦、循循教诲。

不埋没学生的创新与执着。

对教育的理解、对知识的渴求,对学生的关爱,将永远激励着我。

现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上好小学数学的一点浅识。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教学要想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或者一门艺术,其基础在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我们搞好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也是数学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关键。

”那如何搞好基本功呢?我认为: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

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从而防止再次重复别人所已犯过的错误。

其次,应当更加强调对于教学实践工作的实践与反思,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感染和潜移默化。

最后,要促进思维的优化:一要加强比较。

二要使优化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

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的效果。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要与时俱进。

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学基本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

二十年前,人们不可能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作为一项基本功提出来,而今天伴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它已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总之,教学中的语言、课件的制作、表情、动作、提问、板书、导入、结束等,而这些无不是教学基本功,这是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

具体做法如下:1. 要备课程标准。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加强教学,首先要加强备课。

课程标准是备课的依据,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备课必须准确体现课标的理念,符合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价值取向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予以体现的。

关于目标,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方面作出了阐述;关于学习的内容,课标在每个学段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标”。

2. 要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

教师备课首先要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重点和难点。

哪些内容要求理解,哪些知识要联系旧知识,哪些知识要灵活运用,培养哪些能力,真正达到对教材懂、透、化。

要做到“心中有书”。

3. 要备学生。

“知人才能善教,”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备课必须备学生。

要从过去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备,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而备,内容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多维的角度思考学生。

从“三维”目标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一切为了学生学习,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4. 要备教学设计。

教师是课前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设计教学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是创造性的工作。

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过程,灵活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等。

教学设计完成后,要进一步熟练,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既受教学设计的“约束”,又不受其“束缚”。

5.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心理倾向。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遇到挫折不轻易放弃。

要对挫折进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不要轻易放弃。

实践证明,通过对数学学习中困难的克服,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同时又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6. 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开放的课堂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思维碰撞的乐园。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

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

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怎样才能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呢?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真谛。

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即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最后,学生之间也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7. 要变“教”的数学为“做”的数学。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中采用传统的“知识——应用”模式,试图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再去用,“装满了知识再去行”是行不通的。

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多种事实,让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做实验,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心灵上获得种种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有用的经验。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实践,加强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创。

8. 要变课堂数学为社会数学传统的数学教学关注的是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中通过对课本中相对独立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来学习数学的。

由于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既难达到学习知识的目标,又难达到社会化的目标。

这反映了以往人们对数学认识的局限性。

事实上,数学既是认知的,又是社会的。

因此,我们应该将课堂中的教学放归到社会中,放归到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中,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中去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获得数学、应用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社会和自然的情境之中,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才能赋予它具体的意义,也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

课末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知识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好的课末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末小结的意义。

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它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某一现象,发现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或者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并将新的理解和借鉴运用到数学实践中去,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教师只有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才能为教学研究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课后回顾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选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影响最深的改进意见以日记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分析改进的原因、理念和措施,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要教好小学数学,是要多方思考的。

在内容上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数学成为生活数学和社会数学;在功能上应该重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数学成为人文数学;在教法上应该加强学生的操作与实践活动,使数学成为做的数学和实践数学。

简言之,小学数学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以上是我聆听专家们上课及报告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还有很多知识有待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

我们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不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为小学教育事业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我坚信,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教,就一定会有收获。

延伸阅读

小学数学片段教学的一般流程

我觉得数学片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流程

1.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转 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的汇报交流:直叙、转述

2.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学课本等。

3.要体现课堂评价的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适时、恰当。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

从教十一年,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苏霍梅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通过翻阅资料、阅读文献,体会到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德树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德育教育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

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情感,使教与学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另外立德树人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列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践考虑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调查统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教育对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数学教学中适当的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当教师讲到圆周率时,可用有文字和图片结

合的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可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

四、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立德树人。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

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3、迁移法。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4、实践法。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五、循序渐进,掌握好小学生立德树人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情感是促使学生知识内化的催化剂。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广阔的心胸,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2、科学性原则。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导向,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讲

到合理利用时间问题,让同学们都科学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

3、层次性原则。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体现德育渗透的梯度。如低年级引导学生认识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初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中年级则要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有独立克服困难的愿望和体验.高年级则要把数学和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猜测、探索、比较、概括、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外延伸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1、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具备了这些品质将来才能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2.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要求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认真仔细,干工作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将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总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重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数学教师,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

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

以上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这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涣散现象。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谈话法的缺点在于,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谈话法经常与讲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尽管谈话只能在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吸引所有的学生。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在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

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在谈话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达得不够准确、精练,因此在谈话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当用规范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需要教师加以注意。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讨论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一般来说,讨论内容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种不同意见尽管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当“裁判”,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3.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教师适当点拨,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效果。

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进行练习,怎样才是达到了练习的要求,使学生的练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避免练习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在练习之前讲解和示范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保证学生基本掌握,以便提高练习的效果。

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教师应当使练习有计划地进行,循序渐进。

4.科学掌握练习量。技能技巧的练习需要一定的练习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练习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练习量。此外,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过于集中的练习效果更好,将某种练习分成时间较短的几次完成要比一次性安排更为科学。

5.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要使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以便纠正错误和巩固成绩。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要防止单一、重复的练习方式,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将口头的与书面的、记忆的与操作的、课内的与课外的……等不同方式结合使用。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高练习的效果。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七)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五 )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六)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方法

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l、渗透指导

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讲授指导

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交流指导

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

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

5、示范指导

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